一个把财产东掩西藏的民营企业老板;
一个被诈骗破产而筹资再创业的中年男人;
一个亲自把局长老公送去自首的结发妻子;
一个因爆料而受到人身威胁的新闻记者;
一个痛苦地移送着涉腐同事去司法机关的纪检干部;
一个被刺杀的城管和一个被驱赶的小贩;
一个公示期被举报的高级领导干部;
一个因一顿饭而被处分的将军;
一个研究腐败机理的大学教授;
一个就业名额被别人占据的底层青年;
一个把国骂当作爱国的体育冠军;
一个一边献血救人一边放藏獒咬人的富二代;
一个无奈的行贿者或一个欲罢不能的受贿者……
任何角色,你都能从中找到你的对应,找到你阅读体验的万分惊恐和十分欢欣,几多彷徨与些许振奋。也因为故事里的事是过于真实的,却又在日常的社会和家庭环境里藏匿得太深,成为一种或蒙蔽或心照不宣的“内参”,就跟众生的灵魂一样,一面是丰富而多彩,一面矛盾而又危险。所以我们的故事,你会感同身受,不由自主地入情入境。也许听得笑起来,也许听得跳起来;也许听得夙夜难寐,听得一夜白头,也许听得痛快淋漓,欲罢不能;也许听得稀里糊涂,不明究竟,也许听得如雷贯耳,醍醐灌顶。
是啊,这些故事,有的是“潜伏”,有的是“风声”,有的是寒心的情感戏,有的是精心的迷魂阵,心灵的纠葛,命运的沉浮,无形之手的捉弄,汇聚得像个庞杂的戏园——然而,轮番上台的却不是表演,是活生生的江湖铿锵。虽然,我涉足这个行业的时间才三四年,并不是特别长,但故事里的那些事,只要是一个哪怕再普通不过的当代中国人,都不会感到“天花乱坠”。当然,不“陌生”不等于就“熟悉”,熟悉了还不一定能达到“洞察”的境界,即便洞察了,也未必能心相通,情相融,也未必能明其理,悟中道。很多事儿“真实”的简单面貌里,藏着更多的“真实”,其中的“机关”,即便我这样的纪检业内人,也难免“一时糊涂”,非要读到细处、问到深处方才明了!有的故事,听得稀里糊涂,过了几天,回头想起来,才要忍不住拍案叫绝;有的故事听得怒火中烧,回去几天才能平息;有的故事,听得泪水涟涟,却经不起理性的考量,就使自己陷入一份羞耻难当,甚至伴生一份绝望的情绪。很多故事里面,无限的波澜壮阔,经由当事人的描述,倾泻到我的内心。一段时间,我甚至难以承受。要去接受这些故事,接受这些有的甚至荒诞荒谬的故事逻辑的存在,甚至绘声绘色地把这些故事写出来,的确需要一些特别的勇气。
<h2>3</h2>
说故事,听故事,我们尚且如此,可以想见,那些故事的亲历者,承受了怎样的跌宕。
在我担任纪委书记的几年间,我参加了中纪委和地方纪检系统的好几场学习活动。每次的学习班,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课程,那就是心理辅导课。2015年秋天,在中纪委监察部于河北举办的一个学习班上,一位著名心理干预专家、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教授,前来为我们上心理辅导课。他一走进课堂,就对来自中央部委和全国各地的200多名纪委书记学员,开门见山地说,如果我在生活中,而不是在今天这个课堂上遇到在座的任何一位领导,我都会像绝大多数百姓一样,用崇敬的眼光仰视你们,当下,纪委书记这个职业,在赋予你们重托的同时,赋予了你们很多的荣誉,甚至超凡的力量感。然而,今天你们端坐在我的课堂上,说得轻松、好听一些是我的学生,说得严重、难听一些,是我的病人。因为,你们的职务为你们的阅历里积蓄了很多负能量信息,在你们心里装载的沉重故事太多太多,随便拿出一个故事,就能让一个普通人听得心惊胆战,扪心捶胸,甚至心理崩溃,而你们却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背负着越来越多的这类故事,镇定自若地走在雷霆万钧的路上。从我们心理学的角度看,你们就是病人,你们需要放松、再放松,放下、再放下,党性固然可以强大你们的内心,但内心超载太多,就难免弯曲,直至破碎。
接着,他关掉大教室的灯,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,让大家闭目静思。五分钟后,音乐结束,灯光亮起,课堂里闪闪烁烁的,尽是泪光。
教授接着说:然而,任何事物都有其多面性。我们累积的负能量信息,是从社会广大的正能量信息中剔除出来的。它是正能量的观照,是明辨是非,为社会病理寻本溯源的介质。
但是,这些,你必须倾倒出来。<h2>4</h2>
通常,一个人容易从他的“出身”里找到表达的方式,形成话语的风格。“纪检”这种背景里的作家,必然有话题的诸多顾忌,表达的诸多障碍。出于身份的严肃性,我们慢慢养成了“说大、不说小”的习性。具体说,就是宣讲政策、解读纪律、破译重点案例的时候,口若悬河,说到自己的日常工作,则寥寥数语,甚至三缄其口。但是纪检事业完全又是做“人”的工作,做“人情、人心、人性”的工作,时间长了,感动太多,感慨太甚,感悟太深。心中有事,久憋成患。即便不为自己,从做人责任与角度担当出发,我也需要把从业心得与人们分享。事以知之,情以动之,理以晓之,我认为这应该算是尽一份本职。
长期以来,纪检这条战线沉在沧海之中,其力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,有着看不见的波澜壮阔,有着听不到的声情并茂。清风不弄潮,浑气来作浪,这条战线的苦心与辛劳,往往被神秘的面纱笼罩,被误读的雾霾覆盖,太多的故事在口传之间变形走样,最终成了八卦。而八卦给人们留下的印象,像游戏,像编排,文过饰非,无奇不有。
“刚到两天,他就爽快地交代了100多万元的受贿数额,还意犹未尽,搜肠刮肚地回忆。如此‘好态度’,让人心里打鼓,叫他不要急,先静一静,想清楚后再说。经过核实,竟然只有60多万元是真的。原来,他精神一直高度紧张,认为多讲就是态度好,可以得到从宽处理,否则就要‘吃苦头’……事后,他感慨万分,说进来之前,大家都认为没好日子过,不如多说点,让办案人员满意。”
“老婆捉奸在床,他写血书发毒誓痛改前非,仕途并未受影响。开始还重合同守信誉,不久又旧病复发,拿贪的钱去博女子一笑。但那女子并不满足,竟要鸠占鹊巢,并以举报发艳照要挟……”
比如,同行谷先生向我讲述的此类故事,在反腐传闻中并不鲜见。我们听到这里,倘若没有一个真正的知情人来告诉你结果,“八卦”给出的答案,一定是“指标反腐”“小三举报,妻离子散”,因为“无官不贪、一贪惊人”“小三挥霍、二奶反贪、妻子反目,家破人亡”几乎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一种俗成逻辑。可真相呢?亲历这件事的谷以成告诉我:“纪委帮他一一核对,否定掉7笔受贿,准确裁定为637900元。”而另一起“二奶腐败”的结果是:“老婆知道了,平静地说你赶快去自首吧,这样才能一了百了。不管坐多少年牢,我和儿子都等你。”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维度融合 [综]谁说反派不懂爱 仕途 位置 离任 圣光使者的无限之旅 乱世小郎君 宗主人呢 和谐小能手[快穿] 重生之官道 官帽 进步 从猴子开始吞噬进化 官运 校园文里的无敌反派[快穿] [快穿]男主的黑化值又爆了 时空管理员被迫养崽[快穿] 意图(官场浮世绘) 绑定系统后我被迫女装[快穿] 心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