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笔书屋

妙笔书屋>追问 > 第三部 风雅殇(第2页)

第三部 风雅殇(第2页)

大张他入行很快,经营之道起初对我也还是坦率相告的。他说他的这些经验也是从南京和北京抄来的。他最初的几年,频繁北上南下,掌握了大量“穴道”。经他介绍,我知道了北京的琉璃厂和南京的夫子庙、清凉山这些地方,是中国传统艺术品的集散地。数百家艺术品商铺、小型画廊、艺术家工作室,集中在这些以政府名义打造出来的艺术街、艺术园区。名气一大,也就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。文化产业,地方政府都是积极扶持的。从大的层面讲,政府规划支持,是市场具备一定信用度的保证。可市场是政府的,各个经营单元却是个体的,民间机构的。其繁荣的背后有诸多秘密。上面这些艺术品集散地既是艺术品进入大众消费的强大通道,又是心照不宣地造假售假的源头,是研发中国艺术品出炉和流通五花八门“潜规则”的实验基地。艺术交易繁荣导致几种效应,一是市场规模越来越大,入行和入市的人越来越多;二是粗制滥造的艺术品、赝品假货越来越多;三是真品、精品价格越来越高。这种效应一旦形成,您可以想象,艺术品市场的乱象、险象丛生状况就产生了。如果没有好的机制约束,没有底线,这个市场会很快烂掉,本来是风雅满园的,失控成厚黑畅行、残花败柳的景状,无须多日。

唉,现在,你看看,难道不是这样吗?您跑到任何一个中国城市的文玩市场,你敢轻易下手购买艺术品?可以说,我手下这批人,跟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堕落历程是同步的。等我明白过来的时候,已经晚了。

到2010年前后,大张他们已经把公司发展到几十号职员,数千万资产规模。这个当然成了省文化系统的一张名片,业绩也是上到宣传部长、副省长,下到厅里领导,包括我这个直接分管领导的骄傲啊。到这种时候,我几乎不去具体过问他们的业务了。这里面水太深,每一件作品、每一次成交,可以说里面都有故事,有难于启齿甚至不可告人的秘密,我觉得还是识时务,装糊涂为好。干预具体经营工作,也不是一个政府部门或主管领导该有的职能吧。我是这样理解的。

当然,这里面可能也有我个人一份私心在起作用。有一阵子,想想大概就是2009年、2010年的样子,就是这帮家伙开始不满足于高价忽悠,直接走向制假售假的时候,大张陆续领来几个老板,介绍给我认识,说是要经纪我个人的作品。其中有一个社会上的画廊老板,说要长期“包养”我的作品。他给出的价钱是3000元一平尺起步,每年还可以上浮1000元左右。第一次见面他就留下60万元,预订我200平尺的作品。我当时没有多想,就收下钱了。

我是著名画家,平时零零星星的也从私下渠道,卖掉过一些作品。但毕竟不是职业画家,不能大张旗鼓去吆喝,也不方便和没有精力去经营自己的作品。我在美院读书时的一些同学,不少当年才华平平的人,后来都在社会上靠这点手艺发财了。还有,你看我们省,跟我在一个层面上的书画家,哪个不是开宝马住别墅?人家羡慕我当厅长,羡慕的是一点空头衔,其实他们心里有数,60岁之后你什么也不是,赚钱的机会也丧失了。说不定因为多年陷于俗务,没有文化的积养,技艺的进步,特别是没有思想的沉淀,到时候估计也就江郎才尽了,落个晚景凄凉吧。所以,有人上门来要经纪我,我就愉快地接受了。大张跟我开玩笑说,领导,您是俊杰,没有官瘾,毕竟是文化名人,格调高远,眼光也长远,您50多岁了,在仕途上再怎么奋进,恐怕也进不了省部级,何况正部副部,退了休都是散步,还是抓住自己的专业,乘着艺术市场繁荣的火候,争取到自己应得的那份羹,多好啊。退休了,您还是大画家,那些正部副部遇到您,恐怕就要对您主动笑脸相迎了,因为您越老越值钱啊,这可是艺术规律呀。

我知道他这是趁热打铁,拍我马屁。但我当时听了还是挺享受。这也是现实,对一个画家来说,作品能在市场流通是硬道理。所以,后面的几年,我腾出许多精力在打理自己的作品,我的艺术精进也是有目共睹的,我的作品卖得确实不错。但我忽略了自己另一个身份的重大责任,对自己的手下粗放管理,导致这帮人投机钻营,肆无忌惮,以不惜损害政府利益和行业信用,来谋取私利,大发横财。某种程度上讲,是我自己太自私了,光顾了个人眼前利益,耽误了对本来职责的严格履行。还有,我也是中了这帮人精心设计的“局”——他们希望我粗放,再粗放,最好不去管他们的事,所以就顺着我的喜好,放了一些烟幕弹,把我导入专心画画儿这个“局”,分我的心,瓦解我的注意力,好让他们为所欲为啊。

唉,造成的损失,真的不可估量。我现在能弥补自己过失的,就是利用各种渠道,把他们黑勾当的手法一一揭露了,把这个行业的黑规则通过各种渠道捅出去。我也跟省委领导做检讨打保证过,我要加入到那些有良知的艺术家和优秀商人中去,跟他们一道撕开这个灰色地带,让大家看个清楚。这是我能做的一点微薄贡献,算是将功补过了吧。

这里,我跟您简单说一点,将来我会写一本书,专门揭露这个“灰”。

比如工艺品中的红木类,从材质上分,就有五属八类三十三种,最高品质的海南黄花梨,木质坚而润,色泽美丽,纹理极其漂亮,其价格是其他种类的数十倍,甚至数百倍,雕一个手把件,都要一两万以上。但木头一旦做成家具和工艺品,多道工序后,一个类型的木头中,细致的品种很难完全区分。都是红木,把鸡翅木说成紫檀,很常见。但这个还好,毕竟还是红木啊,以次充好而已。再比如玉器、水晶等矿石类,那就更复杂了,人造的效果以假乱真,甚至直接用玻璃钢代替玉石,用玻璃或人造树脂代替水晶,一般肉眼看不出来。可这个,才是低级黑。

至于高级黑,一定是把工艺上升到艺术,把艺术上升到文物。

大张他们有一阵子就发了这个黑财。中国不少人在发这个财。

造假古玉的地方,大多是用青玉等低档次玉石,粗糙仿古雕刻,然后化学侵蚀,做旧,形成类似出土古玉的伪劣艺术品。再赋予一个年代、出土情况、得到途径的玄乎说法,骗局就完整形成了。一块品质低的青玉牌,正常的定价是几百块到一两千封顶,但如果是文物,特别是弄成唐宋时代甚至“殷商”时期,或者清朝“宫里头流出来”的,呵呵,那价格就是几万、几十万,一件东西宰得你倾家荡产的例子,多的是。

文物骗子最喜欢跟“官方”合作,因为信用最值钱。大张他们就是跟这些民间骗子合作的。文物商店后来撤销了,但一个商人把场地租下来,继续挂羊头卖狗肉,大量销售假古玉和字画。后来得知其实是大张他们几个人,跟外面商人合股做的店。他们人站在国有文化单位,心和利挂在外面的黑店里。每当遇到大买家,他们就介绍到那家店去,然后名义上的“店主”,就神秘兮兮地从里面拿出某几件文物,说这是真正的好东西,是从“文化厅”里的博物馆里“流出来的”,看中了就悄悄买走,千万别声张。很多土老板就这样被骗了,买了一块“蚌埠出土”的烂玉片当成传家宝珍藏着。这个,就不多说了,因为这还不是重点,重点说三遍,永远是字画,字画,字画啊。

字画造假的初级阶段,是仿作。就是找无名画家,对着名家作品,照葫芦画瓢,“创作”出一幅一模一样的“名家作品”,或者“名家风格作品”。你到北京琉璃厂,几乎每个字画店都卖“启功”“范曾”“沈鹏”,甚至华国锋的书法,卖黄胄的毛驴,齐白石的虾子,何家英的工笔少女,一张50元~500元不等。到南京夫子庙和清凉山,到处有陈大羽的“公鸡图”和徐培晨的“金猴献瑞”,林散之的书法“风雨送春归”,甚至傅抱石的“丽人行”,一两百块,一两千块,大甩卖。但这类东西属于人为模仿,仿作的笔意只能形似,绝对无法再现名家神韵,比较容易被识别,而且也登不上大雅之堂,卖不出什么价钱。这类作品只能停留在作坊与地摊,供一些穷困潦倒者糊口。

那么,高级阶段是怎样的呢?

现今有个说法,近十年出现在各种拍卖会上的名家书画作品,属于活着的书画大家的,真假对半;凡是已故近现代名家的,90%以上属于高级赝品。什么是高级赝品,为什么选择死去的近现代名家作假?呵,学问就在这里,机关就在这里。

首先,近现代名家故去不久远,他们的声望还留在当代,许多佳话还在热传着。比如黄宾虹、于右任、李可染、陈之佛、齐白石、张大千、陆俨少、徐悲鸿、傅抱石、刘海粟、林散之、启功、钱松岩、亚明等,好像并没有离我们远去,他们的作品里还散发着他们的体温,睹物思人,大师风范,犹在眼前。所以,对当代人来说,他们是真正可以触及的大师。我们对这批人的艺术了解,比对其他任何时代都要多,要翔实。由于相隔时近,这批人的作品留存量还是比较大的,这样,市场空间也就大了,流通机会多,值得炒作。这就像现在的炒楼盘,一定是炒新开发集中区域,存量大呀,有投入和产出空间啊。如果你那个区域,只有一两个楼盘十栋八栋楼,旁边也没有空地,后面不存在再开发价值,就不可能参与炒作了,其他开发商更不会掺和进来。艺术品也一样,谁手上有了傅抱石,谁才希望傅抱石不要被忘记,希望傅抱石不断看涨,也才愿意跟所有手上有傅抱石的人,一起为傅抱石抬轿子。

然而,问题来了,这一批画家留存东西再多,但毕竟是非再生品,经过几十年,大都流到富豪和专业藏家手中了,不出意外,这些名品,藏家们就不会轻易拿出来卖。但这些画家作品是需求最旺的,只要手中拥有,很容易高价售出。市场越来越稀缺,造假者就瞄住了这块稀缺空间。但是,越是为人熟知的名家作品,模仿难度就越大,如果走拍卖路线,宣传、展示、鉴定、现场拍卖预展,公开亮相环节很多,需要蒙混过去的关口也很多;如果走私下交易路线,一般买家会反复找熟悉的专家把关,加上都是熟悉的掮客从中运作,轻易被识破大家就很难堪,朋友都做不成了。那这些赝品就需要专家级高人、行家级推手、魔鬼级掮客共同参与,从技术上、营销战术上不断突破“瓶颈”。

您听说过十多年前,深圳著名的艺术产业集团雅昌公司,就能通过一套设备,复制世界名画,仿真程度超过99%,肉眼完全无法识别。但那是西画啊,对中国画来说,这个不容易做到——然而,咱们国人还是做到了。广东、上海和南京一带的画商,用一种大型喷墨精彩打印机,可以直接用宣纸打印国画。他们通过对名家的作品,真品或高清图片均可,进行扫描,在电脑里调好色调(一般色调浅于原作),然后打印出来。这时候,得到了一幅色调略淡的跟原作完全相同的作品。因为喷墨材料跟国画颜料有所区别,所以第二道工序就是人工描画,用国画颜料照着打印稿再描一层色上去,这就完全变成“真材实料”的作品了。这种作品一般不能“裸卖”,要揉皱,然后再装裱,完了在仓库里放一段时间,拿出来亮相,一般肉眼根本无法看出来是“加工品”。

这种“加工品”存在的风险是,时间太久之后,墨、色会分离,斑驳。还有,如果有人知道此种作假,突发奇想,送到实验室进行化学鉴定,会把油墨和颜料两种不同的材料检测出来。还有一个更大的风险就是,如果哪天原作亮相,那么伪作自然不攻自破,因为一个画家不可能画得出概貌、细节完全重合的两件作品。所以,说到底,这种作品只是“高级黑”,还没到“顶级黑”的阶段。

顶级黑的阶段是什么呢?

举个例子说吧。国内某屡创拍卖高价的著名已故画家,他的作品通过弟子、子女的成功运作,很快都被高价卖出。到了2000年初,可以流通的该大师作品越来越少。这个时候,弟子和子女开始了联手“高级制假”行动。因为弟子跟着老人家学画多年,已经基本掌握了老爷子的笔法。画出来的作品,近乎出于一人。于是由弟子精心画画儿,落老爷子的款,完全仿出老爷子的作品。注意,绝对不是老爷子的“同一作品”,而是“不同”的作品。什么意思?就是完全用老爷子的笔法,创作出一幅类似题材的作品。最狠的是,所用材料,笔、墨、彩、纸、印、泥,全是老爷子的遗物,都是民国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产品。这样“创作”的作品达到一定积累量后,子女开始剧透,家父有一批“传家精品”。弟子写文章,回忆老爷子当年创作其中某作品、某某作品的花絮。引得富豪和大拍卖商纷纷上门重金求购。富豪自然如获至宝,永久珍藏。而拍卖商都是鬼精,即便怀疑有假,拿出去鉴定,绝对没有办法找到任何瑕疵;即使判断有假,也心知肚明,根本不会计较,留着下次再去收购时做不亮相的压价“底牌”,因为他的公司有这样的大师作品上拍,既增加了公司的分量,又拉高了公司业绩,而巨额成交额也为公司带来滚滚佣金。大家心照不宣,期待下一次的愉快合作。大拍卖商与大画家后人,形成了默契。这些大拍卖商也是过人的机灵鬼,马上到民间,到传世的文房作坊,到处搜罗老墨老纸老彩,专门囤积到自己手中,高价卖给书画名门,或者作为礼物,送过去换得“永久合作”的权益。

这种“顶级黑”,黑到如此程度,一出门不洗即白。随着拍卖成交量的增加,这类作品会逐渐进入各种艺术资料图书,甚至艺术史类的图册。再也不会有人怀疑,不是画家本人作品,唯有天地鬼神和当事人自己的良心明明白白吧。

艺术界的江湖之深,黑幕之厚,三天三夜也说不完。说多了,传出去,我们被人砍了的可能性都有。我这是知耻而后勇,豁出去了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时空管理员被迫养崽[快穿]  从猴子开始吞噬进化  [综]谁说反派不懂爱  圣光使者的无限之旅  心腹  乱世小郎君  仕途  意图(官场浮世绘)  绑定系统后我被迫女装[快穿]  位置  [快穿]男主的黑化值又爆了  离任  和谐小能手[快穿]  校园文里的无敌反派[快穿]  重生之官道  宗主人呢  官运  进步  维度融合  官帽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