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笔书屋

妙笔书屋>国际现代艺术辞典书客吧小说 > 第99章(第1页)

第99章(第1页)

双调性

双调性(Bitonality)

又称二重调性。指在作品的对位声部中同时使用两个调性,以丰富和声的色彩,更准确地表达音乐的内容。作为一种音乐表现手法,双调性可用于整首乐曲,也可用于乐曲的某一段落或片断中。此外,一个旋律线条有时可能就是包含着两个调性的结合体。当对位的各声部都是自然音时,它们保持着各自的调性特征;当各声部半音化时,两个调性则不如自然音时那样清楚。在现代和声对位中,双调性常以突出的线条式与和弦式出现。在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早期创作的芭蕾舞剧音乐《彼得卢什卡》、《春之祭》,英国作曲家沃恩·威廉斯的合唱与乐队组曲《田野之花》等作品中都有成功运用双调性的范例。(胡晓耕)

skbshge

偶然音乐

未来主义音乐的一种。又称“不确定音乐”。它的首创者是美国作曲家钢琴家约翰·凯奇。他认为,音乐是一种无目的游戏,它的真正的美应该产生于与听众同时存在的瞬间的“偶然发生的音响”。因此他将偶然因素引入到音乐创作及音乐演奏中去,追求“不确定性”、“偶然性”的音乐。他演奏的乐谱,故意取消记谱的准确性,只有若干大致的记号,目的是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作种种随心所欲的想象和发挥。凯奇还有一个观点,即“生活就是音乐,音乐就是生活”。他受爵士乐等民间音乐即兴创作及演奏方式的启发,放弃对作品的控制,让演奏者参与创作,形成一种“可动曲式”。最能代表他的言行的莫过于他表演钢琴小品《4′33″》。他在钢琴旁静坐了四分三十三秒,手指根本不按琴键,以“无声”诱导听众倾听周围环境中的每一细小的声响,感受“可动”“可变”的生活。1951年他制作的《想象中的风景第四号》,使用十二台收音机,由十二个演奏者用码表计算打开或关闭收音机的时间,音响效果完全由电台广播节目所决定。目的是让听众感到这种“偶然音乐”不但应用乐音,还应纳入各种噪音,包括收音机的杂音等声响。此外,凯奇还与人合作,别出心裁地使用两架琴弦中塞进橡皮、铁钉等物件的“加料钢琴”(即预调钢琴)来演奏钢琴曲《34分46.776秒》。(胡晓耕)

skbshge

丹第

丹第(Vincent d′Indy, 18511931)

法国作曲家、管风琴家、指挥家、音乐活动家。18621865年师从钢琴家迪埃默,以后向马尔蒙特尔继续学习钢琴。1872年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的作曲班和管风琴班。对丹第产生较大影响的还有李斯特和瓦格纳,1873年丹第曾在魏玛李斯特处旅居两个月,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从叔叔处看到了瓦格纳的《配器法》,以后又成为瓦格纳乐剧的热情欣赏者。但是丹第的作品并没有仿效别人,而是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创新精神。18731878年丹第担任巴黎圣勒教堂的管风琴手和科隆乐队的定音鼓手,同时在18741878年任“科隆音乐会”的合唱指挥。1885年因戏剧交响诗《钟之歌》获巴黎市奖。1887年起任拉穆勒音乐会指挥。1890年起任民族音乐协会的主席。他和夏尔·博尔德以及吉尔芒在1894年创立了圣乐学校,丹第在该校任指挥和教授将近三十年。作为指挥家,他在世界许多国家演出过。

丹第的主要作品有:四部歌剧:《费尔瓦尔》(1897),《异邦人》(1903),宗教剧《克里斯托夫传奇》(1920),喜歌剧《在榆树下等我》(1882);五部交响曲:《华伦斯坦》三部曲(18741881),组曲《山中夏日》(1905),《伊斯塔尔》交响变奏曲(1896),以及室内乐、钢琴曲和歌曲。他的著作有《作曲教程》(与法国作曲家奥古斯特·塞里约合编,19031909)、《塞扎·弗兰克》(1911)、《贝多芬》(1906)、《瓦格纳》(1930)等。他还带有评论性地编订出版了蒙特威尔第、罗西、拉莫、格鲁克、巴赫等人的作品。(钱亦平)

skbshge

雅拿切克

雅拿切克(Leo′s Janácěk, 18541928)

捷克作曲家、指挥家。是莫拉维亚一个农村教师和管风琴师的儿子。十一岁起居住在布尔诺。最初在布尔诺的斯塔罗博尔年茨基修道院当唱诗班的歌童,得到启蒙音乐教育。1874年入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学习,毕业后在布尔诺教师学院当音乐教员。18791880年在莱比锡和维也纳的音乐学院学习。1881年创办布尔诺管风琴学校,担任该校校长和教授。18841888年创办、发行了莫拉维亚第一张音乐报,为该报写有很多音乐评论文章。19191925年担任布拉格音乐学院布尔诺分院的教授。

雅拿切克的创作阶段大致分为四个时期,第一阶段(70至80年代)是创作的早期浪漫时期,写有最初的一些乐队作品、合唱、喜歌剧和歌剧《沙尔卡》(1887),在这些作品中可明显地感受到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的影响。第二阶段(80年代末至90年代)称作民间创作时期。雅拿切克从1886年开始搜集莫拉维亚的民间音乐创作,他积极、系统地收集、研究、改编和出版莫拉维亚民歌,在布拉格民俗展览会上组织莫拉维亚民间节庆会(1895)。致力于民间旋律的工作也反映在他的创作中,如;为钢琴和独唱写的民歌改编曲,用民间歌词写的合唱曲,为交响乐队写的舞曲等。在独幕歌剧《浪漫之始》(1891)中运用了很多道地的莫拉维亚民歌。第三阶段(20世纪初)被某些传记作者称作革命时期,这一时期写的作品表明他的注意力转向了重要的现代社会问题,如:纪念一位捷克烈士的钢琴奏鸣曲《一个陌生的人》(副题“一九〇五年十月一日”)、合唱《失踪者的日记》等。作曲家生前的最后十年是创作的第四阶段,称作抒情沉思时期。这一时期的创作正如作曲家在1924年的一封信中所说:“境况愈糟,乐思愈是像雪片一样飞来。”他的歌剧《晚女》(又名《耶奴发》)写于18941903年,但直到1916年在布拉格、1918年在维也纳演出以后,才引起人们的关注,从而使他得到世界性的声誉。雅拿切克共写有九部歌剧,大部分都作于20世纪,这些歌剧成为捷克民族歌剧的代表,如《布劳切克先生的旅行》(1920)、《卡佳·卡巴诺娃》(1921)、《狡猾的小狸狸》(1924)等。雅拿切克的歌剧旋律富有强烈的戏剧表现力。(钱亦平)

skbshge

埃尔加

埃尔加(Edward William Elgar, 18571934)

英国作曲家、小提琴家、指挥家和管风琴家。出生于伍斯特附近的布罗德希思。父亲在经营音乐商店的同时还在圣·乔治教堂担任管风琴手。在父亲的指导下,埃尔加受到了基本的音乐教育。18791882年间埃尔加任伯明翰市交响乐队的小提琴手。18851889年间在伍斯特圣·乔治教堂任管风琴手。1889年结婚后住在伦敦和家乡伍斯特的莫尔文庄园。埃尔加和妻子卡罗琳感情很深,他的重要作品都是在结婚之后、妻子逝世之前所写的,这一时期是他的盛产期,他说:“我认为我们的周围到处是音乐,世界上充满音乐,你可以随心所欲,取之不竭。”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:康塔塔《黑骑士》(1893)、为独唱、合唱和乐队而写的康塔塔《奥拉夫王》(1896)、乐队变奏曲《谜》(1899)、清唱剧《杰隆修斯之梦》(1900)、交响序曲《安乐乡》(又名《在伦敦城中》,1901)、为四重奏和弦乐队写的《引子与快板》(1905)、第二交响曲(1911)、交响练习曲《法尔斯塔夫》(1913)、康塔塔《英格兰精神》(1916)。他妻子于1920年逝世,自此以后,他再也没有写过重要的作品。除了作曲以外,埃尔加于19051907年间在伯明翰大学任教,他还是剑桥大学(1900)、牛津大学(1905)和英国及美国一些大学的名誉博士。1924年埃尔加获王室音乐大师称号。埃尔加的主要作品还有:芭蕾舞剧《紫扇》(1917)、交响序曲《弗鲁瓦萨尔》(1890)、交响诗《波洛尼亚》(1915)、小提琴协奏曲(1910)、大提琴协奏曲(1919),室内乐作品钢琴五重奏(1918)、弦乐四重奏(1918)和小提琴奏鸣曲(1918)等。(钱亦平)

skbshge

沃尔夫

沃尔夫(Hugo Wolf, 18601903)

奥地利作曲家、评论家。早年接受家庭的音乐教育。18751877年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。1884年起在《维也纳沙龙花絮》的音乐周报分部当编辑。沃尔夫主要创作了将近三百首浪漫歌曲,其中包括:为德国作家莫里克的诗谱曲五十三首(1888),为德国诗人、剧作家歌德的诗谱曲五十一首(1892),为德国作家艾兴多夫的诗谱曲二十首(1889),《西班牙之歌》四十四首(采用西班牙诗人的诗,1890),《意大利之歌》两集共四十六首(采用意大利诗人的诗,1892、1896年)。这些歌曲充满抒情性,心理描写深刻、敏锐,声乐朗诵音调富有表现力,和声语言精美雅致,钢琴伴奏色调鲜明。他的歌曲伴奏独立性极强,这正反映出瓦格纳对他的影响。1897年,沃尔夫得了精神病,1898年停止创作活动。1903年死于疯人院中。除歌曲以外,他还写有歌剧《改过者》(1896)、交响诗《彭特西里亚》(1885)、为小乐队写的《意大利小夜曲》(1887、1892年改编为四重奏)、弦乐四重奏(1884)以及文章和评论等。(钱亦平)

skbshge

马勒

马勒(Gustav Mahler, 18601911)

奥地利作曲家、指挥家。生于波希米亚地区卡利希特的一个犹太人家庭。从小显露出音乐才华,受到父母的鼓励,1875年被送到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。1877年就读于维也纳大学,主修历史与哲学,并聆听了布鲁克那在该校所授的音乐理论课程,开始对瓦格纳与布鲁克那的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80年代中,先后担任过卡塞尔、布拉格、莱比锡、布达佩斯等地歌剧院的指挥。1891年起成为汉堡歌剧院的首席指挥,任职六年,其指挥艺术引起欧洲乐坛的瞩目。1897年正式信奉罗马天主教,并于同年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,任职长达十年之久。在此期间,马勒对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艺术管理格局进行了许多改革,排演了大量西方歌剧作品,形成了该院独特的艺术风格。然而,马勒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改革之举遭到艺术界保守势力的反对,他的犹太血统更使其受到维也纳反犹势力的排挤,终于在1907年被迫辞职。1908年离开欧洲,担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,但每年仍回故乡休假。1911年病逝于维也纳。

马勒的主要作品有三部交响乐队伴奏的艺术歌曲集《旅行者之歌》、《少年魔角》、《亡儿之歌》和十部交响曲(《第十交响曲》未完成)及声乐交响曲《大地之歌》。马勒的交响曲创作可分三个时期,尽管其中有着风格变化,但互相之间关系密切,连贯成一条作曲家探究人生哲理的心路历程。马勒的交响曲渗透了无所归属的孤独意识,忧郁惆怅的悲凉心态,昂奋搏击的乐观精神和诗情画意的梦幻情调,具有鲜明的晚期浪漫主义特征。乐曲的结构庞大,喜用大型的交响乐队,强调旋律的美感特征和丰富细腻的管弦乐色彩,织体常以复调性线型进行为主。他还喜欢在交响曲中加进声乐(第二、三、四、八《交响曲》及《大地之歌》都有声乐演唱),表现出对交响曲体裁特征的独特理解。晚期的音乐情感宣泄强烈,艺术表现夸张,已显露出表现主义音乐的某些特征。马勒的音乐给予新维也纳乐派的作曲家以深刻影响,并被视作通向现代音乐的桥梁之一。本世纪60年代,西方掀起所谓“马勒音乐复兴”的热潮,在知识阶层中产生很大影响。(孙国忠)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《他为我而来》 御雪离 禅月  《不要试图攻略偏执魔头》(精校版全本by番外完)作者:小刺莓  别想离婚[重生]  奉旨成亲 作者 其君折枝  不要试图攻略偏执魔头 .小刺莓  资质平平只好搞内卷  符修通天书客吧小说  库洛牌拯救世界[综]  我行让我上[电竞]书客吧小说  有种跟我结婚啊!  烟花易冷  鸿蒙大罗天书客吧小说  [废文 完结]《你怎么这么小心眼》作者:木木瑞rui311(互攻)  嫁金钗(笑佳人)  没有上岗证所以不能和男神搞黄色(人外,H)  [附带番外]《嫁金钗》作者:笑佳人  [补番]汴京小面馆(松雪酥)  咸鱼导师?我的学生全是灭世级by柒月火  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书客吧小说  互利[gl]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